11月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大學了解到,近日,該校收到來自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的一封感謝信。信中對重慶大學劉漢龍教授團隊大力支持瑞金紅井紀念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作表示感謝,并對該團隊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無償修復紅井紀念碑“點贊”。
▲“修復如新”的瑞金紅井紀念碑。重慶大學供圖
今年6月,劉漢龍教授前往井岡山干部學院學習。在瑞金現(xiàn)場教學點,他注意到當?shù)氐闹匾奈铩t井紀念碑出現(xiàn)了裂隙和生物病害等問題,主動提出應用他帶領團隊研發(fā)的微生物巖土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無償修復紅井紀念碑。
紅井紀念碑題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在長期露天環(huán)境下風吹日曬、霜凍雨淋,紅井紀念碑已出現(xiàn)明顯裂隙和生物病害。
劉漢龍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楊陽博士和團隊成員,應用團隊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針對紀念碑的構筑材質以及現(xiàn)存的裂隙發(fā)育、片層脫落、空腔等多種病害,開展了CT探傷檢測、三維激光掃描、紅外檢測、巖性分析等多方位的深入研究。歷時三個月,經(jīng)多次論證后,團隊制定了針對性保護修復方案,采用微生物文物保護修復技術,成功修復了紅井紀念碑,讓該文物“修復如新”。
▲重慶大學科研團隊人員利用微生物巖土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對瑞金紅井紀念碑進行修復。重慶大學供圖
據(jù)悉,劉漢龍教授團隊是國內外率先開展微生物巖土加固技術研究的團隊之一,開辟了微生物巖土加固技術在巖土文物保護修復的應用新領域。團隊不僅出版了全球首部微生物巖土領域學術專著——《微生物土力學原理與應用》,還創(chuàng)辦了國際首個生物巖土領域的英文期刊Biogeotechnics(中文刊名《生物巖土技術》)。
▲“修復如新”的瑞金紅井紀念碑 。重慶大學供圖
此前,劉漢龍團隊在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了基于微生物巖土加固技術的研究性保護工作,其中包括重慶大足石刻、河南汝州張公巷汝窯遺址、甘肅敕賜感恩寺碑、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等。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