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app-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搜索

【光明日報】最大規(guī)模泛癌種脈管系統(tǒng)全息細胞圖譜成功構建

2024.07.11 瀏覽量:

本報重慶7月11日電(記者黃漢鑫)10日,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yī)院印明柱教授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單細胞分辨率的腫瘤脈管圖譜》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構建了最大規(guī)模的泛癌種脈管系統(tǒng)全息細胞圖譜,為深入理解腫瘤血管生成的復雜過程提供了全景視角,并為臨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療療效提供了科學方案。

血管通過運輸營養(yǎng)使腫瘤細胞得以增殖及轉移,是腫瘤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全面揭示腫瘤血管微環(huán)境的特征并篩選出為腫瘤細胞提供能量的關鍵內皮細胞,能夠讓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腫瘤的生長和擴散機制,并為臨床腫瘤患者的精準治療提供有力依據,提高其治療效果和生存率。

在該研究中,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yī)院副院長印明柱帶領團隊利用來自372位供體的437個腫瘤樣本和癌旁組織樣本,建立了一個包含31種人類惡性腫瘤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數據的數據庫。通過該數據圖譜,團隊深入剖析了泛腫瘤微環(huán)境中血管內皮細胞、淋巴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周圍細胞的共性與特性功能分群,清晰闡釋了腫瘤誘導血管生成各個階段的主要細胞類型及其功能特征。

研究團隊發(fā)現,在腫瘤誘導血管出芽的起始階段出現的尖端細胞,不僅標志著腫瘤患者的疾病進展,還與不良預后密切相關。因此,這類細胞的占比可以指示抗血管生成治療的療效,在抗血管生成療法的伴隨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印明柱教授團隊正根據以上研究成果,全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工作,為進一步推進抗血管生成治療療效的評估與臨床應用奠定基礎。未來有望為臨床研究提供可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療療效的試劑盒,造福更多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