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app-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搜索
學術
講座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Tribikram Kundu教授學術講座

2023.12.29 瀏覽量:

無損檢測和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的最新進展

主講人 : Prof. Tribikram Kundu

本次報告將介紹Kundu教授在過去三十年中對工程和生物材料進行的結構健康監(jiān)測(SHM)和無損檢測(NDE)技術研究,特別是線性&非線性超聲檢測技術和聲源定位技術的最新進展。

線性和非線性超聲可用來監(jiān)測材料或結構的不同階段損傷,例如金屬、復合材料和混凝土結構中的不同尺度缺陷——從微觀位錯和疲勞裂紋到大規(guī)模裂紋。Kundu教授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種邊帶峰值計數(shù)-指數(shù)(SPC-I)非線性超聲技術,其相對于常規(guī)線性和其他非線性超聲技術(如超聲脈沖速度、衰減測量和高次諧波技術)具有明顯優(yōu)勢。在另一項研究中,提出了不需要材料特性先驗知識的新聲源定位(ASL)技術。此外,還將介紹一種為解決彈性波和電磁波傳播問題而開發(fā)的半解析無網(wǎng)格建模技術,即分布式點源法(DPSM)。本次報告將重點說明所有這些新開發(fā)技術(DPSM、SPC-I和新ASL技術)的優(yōu)勢。



主講人簡介:

Kundu教授現(xiàn)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系教授,航空航天與機械工程系兼職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兼職教授。在無損檢測和結構健康監(jiān)測領域,累計出版9本專著,發(fā)表了408篇技術論文,其中221篇發(fā)表在同行評審的科學雜志上,引用次數(shù)超過一萬次,根據(jù)谷歌學術統(tǒng)計,h指數(shù)為52(Google Scholar)、44(Scopus)和39(Web of Science)。

Tribikram Kundu于2003年獲得德國洪堡研究獎(高級科學家獎),并于1989年和1996年獲得洪堡獎學金。于2012年獲得了國際光學與光子學會(SPIE)頒發(fā)的無損檢測終身成就獎、于2015年獲得美國無損檢測學會(ASNT)頒發(fā)的持續(xù)卓越研究獎、于2017年獲得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無損評估、診斷和診斷分會(NDPD)頒發(fā)的創(chuàng)始人獎、獲得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期刊的2015年終身成就獎和2008年年度人物獎、獲得班加羅爾印度科學學院薩蒂什?達萬講座教授職位,以及法國、德國、瑞典、瑞士、西班牙、意大利、韓國、波蘭、新加坡、印度、中國和日本的多個特邀和榮譽教授職位。此外,他是6個專業(yè)學會(ASME、ASCE、SPIE、ASNT、ASA & IIAV)的會員或杰出會員,是ASME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s of Engineering Systems(JNDE)雜志的創(chuàng)刊主編。曾任其他4種聲學權威期刊Ultrasonic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SME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Technology和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的副主編。


編輯:曹蔚

責編:韋麗